2013年3月30日上午,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2013年專家委員會年會在重慶天來大酒店召開。25名專家委員會委員和特邀委員參加了會議。中儀協專職副理事長李躍光、秘書長閆增序出席會議。
會議由專家委主任奚家成主持。李躍光副理事長致辭,對各位專家在百忙之中不辭辛苦參加年會表示感謝!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顧問董景辰委員首先就國家有關部委對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的政策及專項做了專題報告。他詳細闡述了《“十二五”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推進傳感器與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及其實施專項的主要內容。
中科院光電院周偉虎委員介紹了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有關科學儀器專項的情況,并詳細介紹了光電院承擔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飛秒激光跟蹤儀研發”的進展情況。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704所宋宗炎委員和該所彭泳卿高工聯合做《傳感器技術與產業發展分析》報告。關于傳感器技術發展趨勢,他們認為,傳感器技術已從單一的物性型傳感器進入功能更強大、技術高度集成的新型傳感器階段;新型傳感器技術的典型特征是高精度、高可靠性、微型化、微功耗、集成化、數字化、智能化、系統化和網絡化;預計未來5~10年,MEMS傳感器將真正產業化,市場份額會逐步擴大;微電子、光電子、生物化學、信息處理等學科的相互交叉,各種新技術的互相滲透與綜合利用,將加速新型敏感材料的開發,可望研制出一批新穎的先進傳感器。
關于傳感器產業的發展,他們認為:目前,國內傳感器產業集中度低、上規模企業少、行業內競爭日趨激烈;國產傳感器產品種類和規格不全,尖端品種缺、產品整體檔次低;國內傳感器企業自主開發與技術創新能力差,產業的整體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仍然非常明顯;專業技術人力資源匱乏,產業發展后勁不足;產業的統籌規劃不足,投資力度不夠。
因此,建議國家要推動傳感器產業融合發展,制定和頒布扶持傳感器和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發展政策和用戶裝備政策,推動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完善學術科研成果及成果轉化的學術質量評估機制;傳感器行業及企業應該加強與國家重大產業和重點項目相結合,加快傳感器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速專門人才的引進、培育和流動。
奚家成主任最后做總結講話。他首先對專家委過去兩年的工作、屆期以及今年的工作安排做了簡要說明。兩年來,專家委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全面參與有關專項的申報、實施以及項目評審;參與工信部布置的儀器儀表行業企業兩化融合評估工作,成立了行業評估專家組,研究評估指標體系、討論修改和審定評估報告;對行業的發展趨勢進行了比較正確的評價研究。針對目前儀器儀表行業的發展態勢,他認為,儀器儀表行業沒有嚴重的產能過剩,產業結構調整相對其它行業容易,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表現在:產銷增長比進口快,中資企業比三資企業增長快,出口比進口增長快,中高檔產品比傳統一般產品增長快,服務產值比純制造增長快。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表現在:科學儀器產業有進步,但中高端產業化沒有大的突破;工業自動化的發展有短腿,表現在單機自動化和離散工業自動化薄弱;企業效益低,原因在于生產管理模式落后,只能用大量在制品應對交貨期。
關于今年的工作,他說,由于涉及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的專項越來越多,我們的專家參與專項的申報、實施、評審等工作也會越來越頻繁;協會將繼續為行業企業爭取兩化深度融合專項資金的支持,專家委也要承擔相應工作;針對儀器儀表行業較高增長幅度同企業反映的實際情況有差異、江蘇的儀器儀表產值占全行業38%的現象,專家委要有清醒的認識和評價,要組織力量對有關情況進行核實。
針對本次專家委年會的內容,他認為,傳感器已經成為當下熱點,不管是物聯網、智能制造裝備等“十二五”規劃專項也好,還是發改委、工信部等部委的年度技術改造專項也好,均將傳感器納入其中。雖然國家對傳感器越來越重視,但是,由于傳感器的產業基礎薄弱,尚不足以編制傳感器專項。因此,作為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行業,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為傳感器產業的發展做艱苦的努力,這也是本次會議將傳感器作為主題的原因。
最后,奚家成主任希望各位專家踴躍向協會主辦的《中國儀器儀表行業信息》投稿,無論是專家自己寫的,還是在其他媒體上看到的有價值、對行業有指導意義的文章。
本次年會組織專家參觀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所屬重慶聲光電有限公司,受到該公司的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