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日下午, 以“對話行業動向,助力產業發展”為主題的青島市科學儀器產業發展研討會在青島市工業技術研究院隆重召開。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專職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躍光、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高級顧問閆增序、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理事長關亞風、原科技部條財司處長孫增奇、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秘書長曾偉、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副秘書長張耀華、青島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琦以及青島市科技局、青島高新區、市工研院有關領導等出席了本次會議。
會議現場
2017年1月5日,青島市科學儀器創新孵化公共研發平臺正式掛牌成立,此平臺主要依托青島市工研院已有優勢孵化資源,聯合青島盛瀚色譜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建設。此平臺可為青島市中小微企業、創客群體提供研發及中試過程中的核心部件研發及加工服務、工程化服務、產品評價、協同研發等專業服務。此平臺致力于打造一個創業者可“拎包入住”的儀器研發服務平臺,創業者只需要帶著自己關于儀器的想法和技術,在此平臺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支撐,將自己的想法和技術變成產品,并推向市場。
此次研討會從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發展現狀、未來發展談起,結合青島市的資源和優勢,重點討論了此平臺建設發展過程中需要采取的措施和未來的注意事項。
青島市科技局副巡視員高杰在致辭中表示:“與家電等行業相比,我國儀器行業的國產產品還處于劣勢,正處于一個發展期。根據青島市‘一業一策’的指導方針,儀器儀表行業將作為青島市重點扶持的25個高新行業之一,未來會制定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希望廣大專家多提意見,多為我們宣傳。”
協會專職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躍光的報告主題為“對儀器儀表行業發展趨勢的思考”。目前,儀器儀表行業主要的經營模式包括“內生+外延”、“產品+服務”、“自主+合作”、“產業+金融”,在風云變幻的市場中,僅僅依靠自身技術的研發是很難將企業做大做強的。所以,企業要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多渠道努力縮短產品技術差距,同時要采取多種合作模式提升市場競爭力,尤其要加強服務從而充分發揮我們的主場優勢。
“核心零部件”被公認為我國儀器行業發展的短板之一,關亞風以“分析儀器及管件部件技術進展”為題,重點介紹了幾種比較有特色的技術進展。博暉創新將投影儀常用的“數字微反射鏡裝置”引入了AFS,大幅減小儀器體積,提高可靠性。普立泰科將測汞儀中加入了樣品富集裝置,將甲基汞的檢測限下降了2~3個數量級。關老師團隊研發的光電發生器代替了光電倍增管,將激光誘導熒光檢測器線性范圍提高到5個數量級。此外,關老師還介紹了鄭州安諾生產的氣相色譜自動進樣器、德國生產的微型集成式熒光/色度檢測器、弱光探測組件、UHPLC連接組件等。
協會高級顧問閆增序介紹了我國科學儀器產業基本運行情況并對科學儀器產業提出了幾點建議。科學儀器產業的發展,不但要具備先進的制造技術和管理思想,更需要加強應用技術的開發和推廣;走專、精、特的道路,關注產品智能化、專用化、在線化和小型便攜化;關注人才培養,不僅需要高端的技術開發和應用開發人才,同樣需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隊伍。
在最后的研討環節,大家針對青島在全國儀器儀表行業的優勢和劣勢,對平臺未來發展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此平臺不僅需要考慮硬件、資金、政策的支持,更需要結合青島本地的市場,發展對青島本地產業有重大支撐作用的儀器儀表種類,這樣才既有利于儀器儀表企業在青島的長期發展,也有利于青島整個產業的發展。針對國產儀器儀表普遍存在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差問題,此平臺可邀請軍工、航天等領域的企業對儀器儀表企業進行集中培訓。針對核心部件無法自己生產的問題,此平臺可以考慮引進一些技術實力比較強的企業,互相合作,從而促進本地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