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進化風暴發布了《2023年科學儀器行業年度盤點》,今天我們從行業動態、經營管理、投資決策三個角度提出十大趨勢預測,以饗讀者。
(鐘文明:leart2022)(倪璐敏:sophenex)
01—行業動態
趨勢一:行業加速出清,低端產業面臨挑戰與機遇
價格優勝型:平臺型企業、互聯網企業、傳統儀器制造商在同質化產品線領域進入全面價格競爭時代,誰掌握完整的供應鏈,誰擁有龐大的客戶群體,誰就能在殘酷的價格競爭中存活,馬太效應日益凸顯。
品質升級型:價格競爭必然在一定程度上犧牲產品的品質與性能,國內堅守品質的企業會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新的機遇,尤其90后、00后成為科研主力后,對科學儀器的美觀性、易用性等要求進一步提升,品質國貨有可能成為年輕用戶的新追求。
趨勢二:關鍵技術突破,中高端儀器進入兩極分化
獨有核心技術:少部分企業,通過大量投入研發、自主創新,逐步在中高端產品的性能、穩定性上實現突破,獲得國內用戶認可,實現真正的進口替代,將獲得3~5年黃金的價格紅利期。這部分企業將可能成為未來中國科學儀器領域的領軍者。
共享技術紅利:部分企業雖然不掌握核心技術,但受益于行業整體的突破,他們能夠第一時間利用最新的成果加速產品迭代,獲得相對競爭優勢。這部分企業一方面享受行業技術帶來的紅利,另一方面也面臨大量競爭對手出現的窘境,他們會將更大的精力放在基于新技術的應用創新、領域拓展上。
趨勢三: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軟實力逐漸超越以器件為核心的硬實力
人工智能(AI)是當前公認的人類科技最大的進化方向和突破口,它的進化速度已遠超過人類的認知。在傳統科學研究中,無論是蛋白質結構的測定還是藥物研發都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實驗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生成式AI可以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和計算機模擬技術,快速、準確地預測蛋白質的結構,短時間內設計和篩選數以百萬計的新藥物分子,大幅縮短藥物研發的時間和成本。
傳統的科學儀器大部分停留在單機自動化、孤立數據和人工解讀階段,產品的競爭也多集中在檢測精度、穩定性等硬件指標層面。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實驗科學正在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學儀器的競爭將會更加注重流程自動化、數據相關性、實驗結果解讀以及基于數據分析的實驗方案迭代等。
02—經營管理
趨勢四:儀器研發從個人英雄主義進入體系化時代
隨著國內科學儀器的競爭逐漸進入深水區,依靠個別研發人員做一款產品就能養活一家公司的時代正在成為歷史,科學儀器正在從光、機、電時代邁向數字時代。產品開發不僅需要光機電方面的專業人才,更需要對具體應用場景的深入了解、對軟件算法以及人工智能的前瞻布局,企業研發的競爭逐漸從依靠某些個體的智慧演變為依靠組織力與團隊力量。未來的科學儀器將不僅僅是一個實驗工具,更是有思想、有意識的智能創造型工具。
這對于傳統科學儀器公司而言,產品開發的難度將指數級上升,市場對于新產品、新功能的需求會超過公司的研發速度,唯有構建以技術平臺為底層的體系化研發能力才能在新時代的競爭中保持優勢。
趨勢五:儀器營銷從傳統營銷走向數字化時代
國內科學儀器的市場營銷大部分仍處在較為傳統的階段,主要通過發展線下代理商、參加行業展會與學術會議等方式推廣產品。傳統國產科學儀器公司對于數字化營銷理解不夠深刻,行業數字化營銷進程緩慢。隨著90后、00后等新生代科研工作者成為主力軍,科學儀器的市場營銷重點邁向數字化階段。網紅經濟迫使企業不得不重視企業IP、產品IP的打造,會加快探索構建包括微信公眾號等垂直自媒體平臺、抖音視頻號等視頻傳播平臺、專業論文與學術會議等全方位的傳播渠道,形成更加豐富、立體的數字化營銷矩陣。
趨勢六:國內進口替代逐漸走向出口競爭
進口替代政策在推動國產儀器性能、穩定性不斷進步的同時也加劇了行業的競爭,越來越多的國產儀器公司正在加大開辟海外市場的力度。我們正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時期,俄烏沖突、美國對中國的半導體/生物制藥產業制裁等國際事件加劇了產業的更新與轉移,對國產科學儀器公司而言,構建產品的全球競爭力是未來十年最關鍵的商業戰略。
趨勢七:野蠻擴張策略逐漸過渡為精細化管理
中國儀器行業歷經工業大發展、環境大治理、醫療大健康三個關鍵時期,誕生了一批具備時代特色的公司。過去的二十年,國內大部分科學儀器公司充分享受了時代發展的紅利,下游需求的爆發導致公司訂單充裕,整個行業都處在高速擴張階段。近年來隨著國際競爭環境的變化,中國經濟也正進入關鍵轉型階段,行業及市場增速漸趨平穩的情況下,如何保持公司的盈利能力成為科學儀器企業的新課題。
科學儀器行業產品更新迭代速度慢、市場競爭小、產品毛利高的特點正在發生變化,依靠堆砌資金、大躍進式的發展模式逐漸失靈。在以單品為核心過渡到多產品矩陣、解決方案化的關鍵時期,如何依托精益管理高效地調動資源、分配利益,構建可持續的商業體系變得越來越重要。
03—投資決策
趨勢八:一級市場投資逐漸趨向理性,投資更關注長期勝算與回報
伴隨行業變化與企業經營重心的轉移,科學儀器行業的投資決策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一級市場的投資從投“早”“新”“硬”的科技型企業,逐漸過渡到投穩健經營、持續發展、多元擴張的管理型企業,從鐘愛爆發式成長的機遇型項目逐漸過渡到持續分紅回報的現金流項目,投資的時間變得更長、投資金額變得更大、退出途徑更加多樣。
中國科學儀器行業的投資仍處在早期階段,又恰好趕上行業快速轉型期,需要投資機構有敏銳的嗅覺、獨立的思考和堅韌的耐心。我們堅信中國科學儀器行業必將誕生偉大的公司,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資本的支持與同行。
趨勢九:政府、產業資本逐漸成為主流,專項并購基金開始誕生
2022年政府引導基金在整體募資市場較低迷的環境中,實現規模逆勢攀升,新成立基金規模達1,353億美元,為2021年的兩倍多,已超越疫情前2019年的929億美元。
在科學儀器的投資賽道中,政府基金、產業資本正在成為重要的參與者。與社會資本相比,政府基金、產業資本在投資科學儀器公司時,能為公司帶來除資金外的額外支持,例如政策扶持、產業鏈資源等,而且具備存續期相對較長,回報要求更為靈活的特點,比較符合科學儀器產業特點。
科學儀器的行業特點決定了并購整合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路徑。圍繞科學儀器行業的專項并購基金將逐漸成為行業的重要參與者。未來科學儀器并購基金會勢必加速行業的整合與發展。
趨勢十:二級市場投資回歸價值與盈利,并購擴張再次成為主旋律
在二級市場中,科學儀器公司的價值正在被重新發現。從研究覆蓋來看,科學儀器早期被劃歸入環保、醫療器械、專用設備等行業范疇中,隨著上市公司數量逐漸增多,科學儀器已經被逐漸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投資賽道,擁有獨立的研究員進行覆蓋,資本市場的認知進步在未來會推動行業價值的再發現,目前普遍低估的科學儀器行業也將迎來新的投資機遇。
相較于一級市場的標的,二級市場儀器公司擁有相對穩定的業務模塊和多元的融資渠道。上市公司在行業洗牌期可以借助資金優勢對一級市場公司進行投資、并購以擴張新的產品線、切入新的細分領域。我們認為擁有優秀的體系化管理能力、具備全球化視野和并購擴張基因的上市公司將在新一輪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免責聲明:本網注明“來源:XXX”的作品,均為轉載自其它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網僅限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作為商業用途,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或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