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華測導航在此向李德仁院士致以熱烈祝賀和崇高敬意!
注:圖片來源于央視新聞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李德仁院士是國際著名的測繪遙感學家,我國高精度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體系的開創者。40年來,他致力于提升我國測繪遙感對地觀測水平,攻克了衛星遙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測圖核心技術,創立了我國自主可控的高精度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體系,持續開展基礎理論及重大技術創新,推進了我國測繪遙感產業的跨越式發展,為我國從遙感大國邁向遙感強國作出了杰出貢獻。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是我國科學技術領域的最高獎項之一,旨在表彰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組織,激發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華測導航參與完成的“北斗高精度實時融合監測技術與重大工程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是華測導航繼榮獲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及2017、2019、2021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后,第五度獲得國獎。
本項目面向基礎設施安全服役與智能運維建設的國家重大需求,在變形觀測、分析、評估和監測平臺等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形成自主創新的北斗高精度實時融合技術體系與監測裝備,實現了集1毫米級、實時、自動、三維一體化變形監測于一體的基礎設施安全監測新模式。目前,項目成果已廣泛用于鐵路、橋梁、大壩等重大工程的安全監測,顯著提升了我國大型基礎設施安全監測和智能運維能力,推進了北斗智能融合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基于該項目的技術成果,華測導航針對地質災害及大壩、橋梁等重大工程的安全監測應用領域,自主研發了H系列、P系列北斗專用監測終端裝備,支撐了南水北調中線等重大工程安全監測系統的建設,參與了貴州、廣西、云南等20余省市地質災害北斗/GNSS形變監測系統的建設,實現了項目成果在安全監測領域的大規模應用。
未來,華測導航將在北斗安全監測技術及應用方面持續創新,與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為我國基礎設施安全監測系統建設與智能運維能力的高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