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第581151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宣布專利號為“ZL200720170903.X”的發明創造專利“流量傳感器及流量傳感器安裝組件”專利權全部無效。
該專利權所屬為國產醫療儀器設備巨頭——目前市值達3000億的邁瑞醫療,無效宣告請求人為科曼醫療。
▲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該傳感器專利由邁瑞醫療于2007年11月申請,并于2009年1月,取得實用新型專利權授予,據專利描述: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流量傳感器及流量傳感器安裝組件,包括殼體及膜片,該殼體具有內壁面和外壁面,該內壁面圍出在軸向貫通的殼腔,該殼體還具有在徑向貫穿該內壁面和外壁面的兩個均與該殼腔連通的壓力采樣口,該膜片置于該殼腔內,該兩個壓力采樣口在軸向上分別位于該膜片兩側,該殼體的外壁面具有第一配合段和第二配合段,該第二配合段具有防誤裝件。呼氣流量傳感器和吸氣流量傳感器均設有防誤裝件,對應的呼氣端和吸氣端也設有相匹配的防誤裝件,實現呼氣流量傳感器和吸氣流量傳感器安裝時的定位和防誤裝,流量傳感器拆裝、清洗和消毒后不需要重新校準;不需要設置芯片,通過簡單的機械結構即能實現防誤裝,減少了成本。
▲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該傳感器專利共有9項專利要求:
▲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科曼醫療于邁瑞醫療就該傳感器專利的訴訟,持續了長達10年之久。
據《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顯示,早在2015年1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第 25178 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宣告專利權利要求1至3無效,但仍然維持權利要求4至9有效。
顯然,科曼醫療并不滿意這次專利判決結果,繼續上訴。而本次結果顯示,科曼醫療似乎贏了邁瑞醫療一場。
但該判決仍有上訴權利,《決定》顯示當事人對決定不服,可在三個月內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起訴。
此外,兩家企業還在侵害專利權、竊取商業機密等多個領域進行訴訟纏斗。
據天眼查顯示,邁瑞醫療與科曼醫療的法律糾紛多達40起,對最大的“對手”。
此外,另一家國產醫療儀器設備商理邦儀器,以38個案件數量,僅次于科曼醫療,同樣是邁瑞醫療主要法律糾紛對象。
國產醫療儀器企業的知識產權糾紛如火如荼。
知識產權戰爭,傳感器是重點領域!國產十大MEMS傳感器巨頭、特斯拉……卷入!
傳感器作為信息科技的基礎,在許多行業都有應用,譬如上文總,邁瑞醫療和科曼醫療兩家醫療儀器設備巨頭,就打起了傳感器專利訴訟。
而中高端傳感器技術含量高,個中專利壁壘和門檻嚴峻,同時細分領域眾多,成為知識產權戰爭重點領域。
我國兩個MEMS聲學傳感器巨頭——歌爾股份、敏芯微,多年來就相關MEMS聲學傳感器的專利訴訟,就引起業界關注。
歌爾股份是中國最大的MEMS傳感器企業,也是唯一一家進入全球前十的MEMS公司;敏芯股份是中國MEMS產業鏈本土化的締造者,實現了MEMS傳感器全生產環節的國產化,對中國MEMS產業有巨大貢獻,并已成為MEMS麥克風傳感器芯片出貨量全球第三的公司。
2019年7月,歌爾股份率先向敏芯股份發起了專利侵權訴訟,涉訴專利是專利號為ZL201521115976.X的實用新型專利,當時歌爾主張敏芯股份停止制造、銷售和許諾銷售被控侵權產品,銷毀侵權產品和設備以及賠償1000萬元。
當時,正值敏芯股份上市關鍵時期。據上海證券交易所顯示,敏芯股份于2019年11月提交IPO申請,并于2020年7月注冊生效。
▲來源:上海證券交易所
此時,敏芯股份發現該專利為自己早期的研發成果,認為被歌爾股份搶先注冊專利,并用來狀告自己。因此敏芯股份反手向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提起訴訟,奪回歌爾股份手中的該項MEMS傳感器專利。
2021年12月,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對上述案件作出一審民事判決,判決結果為駁回原告歌爾股份的訴訟請求。
2022年1月,歌爾股份不服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作出的民事判決,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訴,具體的上訴請求包括:懇請最高人民法院撤銷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作出的民事判決書;懇請最高人民法院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改判,支持上訴人在一審中提出的訴訟請求。
該案件持續多年,直到今年7月2日,敏芯股份發布公告稱,近日,公司收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裁定書》,根據該裁定書,就上訴人歌爾股份有限公司與被上訴人敏芯股份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一案,法院裁定準許上訴人撤回起訴。
就該專利,雙方長達5年的糾紛,才告一段落。
那么,兩大巨頭的專利戰爭結束了嗎?
遠沒有!據天眼查顯示,目前歌爾股份與敏芯微有多達43個涉訴案件,主要圍繞專利權權屬糾紛、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等知識產權。
在剛剛過去的8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做出(2024)最高法民申2752號《民事裁定書》,駁回蘇州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敏芯公司)再審申請。歌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歌爾公司)與敏芯公司的專利侵權糾紛案,以歌爾公司作為專利權人獲得勝訴而最終塵埃落定。
據公告顯示,該案涉及專利號為ZL201220626527.1(名稱為“MEMS 麥克風”)的專利權,由歌爾股份發起訴訟,在一審、二審中,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分別做出歌爾股份勝訴的判決:敏芯公司停止侵權行為并向歌爾公司賠償經濟損失和維權合理支出共計405萬元。
敏芯公司于2023年11月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最高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原一審、二審判決并無不當,裁定駁回敏芯公司再審申請,該案最終落定。
可以看到,兩大國產MEMS傳感器巨頭間的專利戰爭,互有勝負,但遠未停止。
在2023年9月,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公布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起訴冰零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冰零科技”),案由是“侵害技術秘密及不正當競爭糾紛”。
▲來源:上海知識產權法院
冰零科技的主營產品為能效管理類傳感器,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系統管理、電機驅動控制、電源模塊等三電系統,是新能源汽車能效與安全管理的核心部件。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旗下北京小米智造股權投資基金是在2023年3月份入股冰零智能,持股比例為11.86%,股權比重僅次于創始人賈永平,成為第一大外部股東。
▲來源:天眼查
結語
傳感器細分領域眾多,中高端傳感器技術壁壘高,是知識產業保護的“重災區”。
然而,知識產權訴訟需要耗費高昂的律師、時間和人力成本,對許多中小企業來說,費時耗力,這也是中國初創傳感器企業必須面臨的嚴峻市場環境。
目前中國傳感器等高科技的知識產權訴訟,大多集中于大企業之前,譬如邁瑞醫療與科曼醫療、歌爾股份與敏芯微之間的角力,大企業間的專利訴訟不僅能獲得賠償、鞏固市場地位,更能引發行業關注,塑造行業影響力,震懾潛在的侵權行為。
專利糾紛愈發激烈已是不爭的事實,企業一方面要專注于技術創新,另一方面也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相信只有樹立正確的發展價值觀,讓技術與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主旋律,才能真正的行穩致遠。
免責聲明:本網注明“來源:XXX”的作品,均為轉載自其它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網僅限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作為商業用途,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或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如涉及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