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水資源管理持續重視的大背景下,水利部積極行動,大力推進農村智能水表普及工作,旨在提升農村供水管理水平,促進水資源合理利用。這一舉措不僅契合鄉村振興戰略中關于農村基礎設施現代化的要求,也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強水資源精細化管理的關鍵步驟。
政策依據與導向
水利部推進農村智能水表普及工作有著明確的政策依據與導向。《水利部關于加快推動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為該項工作提供了綱領性指引,明確了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實現供水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各地依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如河北省水利廳同省內電力公司合作,借助 “以電折水” 模式推動農業用水數字化管理,其成功經驗也被水利部在全國推廣,為農村水資源計量管理提供了新路徑。同時,水利部還通過舉辦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現場會等形式,推廣寧夏等地基于數字化支撐的城鄉供水發展經驗,強調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實施從水源到用戶端的全流程數字化改造,智能水表作為用戶端關鍵設備,成為數字化改造的重要一環。
具體計劃與目標
水利部制定了詳細且具有前瞻性的計劃。在《農村供水智能化建設指南》中明確提出,2025年計劃新增 1000 萬臺 NB-IoT 智能水表,重點覆蓋中西部農村地區。這些地區受限于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農村供水管理相對薄弱,智能水表的引入有望改善現狀。以吉林省敦化市為例,該市自去年 8 月實施農村 “物聯智能水表” 進村入戶工程,截至今年 5 月末,已完成對 12 個鄉鎮、87個村屯(組)共計 8625 塊 “智能水表” 的安裝任務,有效提升了農村供水保障智能化水平。水利部通過設定明確的設備投放數量與區域重點,逐步構建起農村供水智能化計量網絡,為實現農村供水精細化管理奠定硬件基礎。
實施路徑與策略
在推進過程中,水利部采取多元實施路徑與策略。一方面,積極鼓勵地方政府與企業合作,共同推動智能水表普及。如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成立上源水務有限公司負責全縣農村供水,投資建設智慧平臺,將農戶供水信息等納入其中,實現縣域農村供水智能化統管。另一方面,借助科技推廣活動,挖掘并推廣先進智能水表技術。在第十九屆國際水利先進技術(產品)推介會上,威海某公司的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水表” 因具備實時抄收數據、克服普通水表休眠滯后弊端等優勢,獲得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先進實用技術重點推廣,為智能水表技術革新樹立標桿,引導行業技術升級,加速智能水表在農村地區的推廣應用。
發展前景與展望
從長遠來看,農村智能水表普及前景廣闊。在管理層面,智能水表可實現遠程抄表、實時監控用水數據,極大提高農村供水管理效率,減少人力成本,像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通過智能水表應用,公司營收額顯著增加,用戶投訴率大幅下降。在水資源利用方面,能幫助農戶清晰掌握用水情況,促進節約用水,實施階梯水價,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隨著 5G、大數據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智能水表將更好融入智慧水務體系,實現從水源、水廠、管網到用戶的全流程智能管控。據可靠預測,2025年我國智慧水務市場規模為將達 209.4 億元,農村智能水表作為智慧水務重要終端設備,市場空間巨大,其廣泛應用將助力農村供水事業邁向高質量、智慧化發展新階段,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切實改善農村居民用水體驗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