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4日,浙江省機械工業聯合會在浙江省湖州市組織召開了微儀光電(浙江)有限公司、微儀光電(天津)有限公司、深圳大學等單位開發的“基于點掃描的高/ 超分辨顯微成像系統”項目的科技成果鑒定會。
大咖云集,共鑒技術硬實力作為推動高端顯微技術創新與應用的重要交流平臺,本次產品評價會得到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會議特別邀請了來自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組成鑒定委員會。行業專家們在光學成像、生物醫學工程、精密儀器等領域深耕多年,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與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本次評價的專業性、公正性與權威性提供了堅實保障:
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莊松林院士(上海光學儀器研究所),副主任委員:白劍教授(全國光學和光子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陳剛教授(浙江理工大學)、嚴強教授(浙江大學)、黃衛佳高級工程師(國家光學儀器檢測檢驗中心)。
與會的其他專家有:屈軍樂教授(深圳大學)、趙群正高級工程師(浙江省機械工業聯合會)、竺綠園高級工程師(浙江省機械工業聯合會)。
嚴苛評審,斬獲“國際先進”,部分技術“國際領先”殊榮
會議中,張昌總經理進行歡迎致辭作出公司介紹,浙江省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趙群講話并宣布鑒定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經過鑒定委員會推選,莊松林院士為主任,白劍教授為副主任。
技術總監嚴偉教授向項目組匯報了鑒定成果,全面呈現了該系統在分辨率、成像視場、掃描分辨率、標準掃描速度、大數值孔徑物鏡等關鍵指標上的突出表現——該系統憑借創新的點掃描技術架構,完全依靠硬件突破≤40nm的超分辨顯微成像分辨率,同時在細胞超分辨成像及組織切片超分辨成像等場景中展現出優異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鑒定委員會聽取了項目的計劃任務書、工作總結報告、技術總結報告、產品性能測試報告、經濟效益分析報告、科技查新報告、標準化審查報告、產品標準和用戶使用報告,經質詢和討論,認可項目主要創新點:
1. 低功率STED超分辨成像技術及系統將波分復用技術融合到STED超分辨成像系統中,解決了傳統超分辨成像系統穩定性差等問題,簡化了光路,大幅降低了光損。
2. 無需二向色鏡的激光掃描共聚焦成像技術突破了傳統激光共聚焦系統中探針受二向色鏡的限制,增大了探針使用范圍,降低了系統成本。
與會代表合影
3. 全光纖導光結構設計
實現了設備小型化,提高了成像系統的穩定性,同時降低了設備成本。項目相關技術已獲發明專利8件、實用新型專利5件、軟件著作權3件,參與制訂國家標準8項。
產品經國家光學機械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湖南中檢通檢測有限公司檢測,所測指標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經用戶使用,反映良好,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目產品的研發是成功的,整體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其中無需二向色鏡任意波長的激光掃描共聚焦成像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意通過鑒定。"這不僅是對微儀光電技術實力的高度認可,更為我國高端顯微成像設備領域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莊松林院士作為鑒定委員會主任,對微儀光電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化的超分辨STED顯微鏡給予了極大的認可和高度評價。他表示:“超分辨STED顯微鏡的產業化難度很大,能夠把核心零部件及大數值孔徑物鏡國產化是非常不容易的,在解決高端科研儀器‘卡脖子’問題上,微儀光電對行業產業鏈的提升做出很大貢獻”。
此次產品評價會的圓滿成功,以及“國際先進”“國際領先”評價的獲得,不僅是微儀光電多年來堅持技術創新、深耕高端顯微設備領域的重要成果,更標志著我國在高/超分辨顯微成像技術領域打破了國外品牌的長期壟斷,實現了核心技術與關鍵設備的自主可控,為我國高端顯微設備的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微儀力量”。
未來,微儀光電將以此次評價會為新起點,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持續優化產品性能,拓展產品應用場景,推動高/超分辨顯微成像技術在更多領域的落地應用;同時,微儀光電還將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及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共同推動我國顯微成像技術的持續進步,為全球高端顯微設備領域的發展提供更多“中國方案”。